一些关于《周恩来》拍摄、选角、道具的八卦 

回目录

一些关于《周恩来》拍摄、选角、道具的八卦 

一些关于《周恩来》拍摄、选角、道具的八卦

看到有位朋友吐槽了影片的飞机问题。这个说实话真是很小的瑕疵了。

这部电影的道具,可以说是变态级别的。

中南海,大会堂,305医院,都是实地拍摄,据说杨德中同志给了很大方便。

专列车厢,从铁路部门要出了原件,在东五环的环形铁路拍的。车厢是五六十年代东德送的。

开头的车里看外面造反派折腾,是在成贤街拍的,就是雍和宫西边那条胡同,里边不是国家重点文保(国子监、孔庙)就是大宅门。剧组真材实料一层盖一层地糊了整条街的大字报。

王铁成身上的中山装,部分镜头是原件(卫士长的收藏)。总理晚年身高据说169,王身高172,穿上很合身,一掏口袋,居然摸出块手帕。

王那时已经移民香港了好像,为这个片回来吃利尿药减肥,拼了半条命。

张克瑶(晚年毛泽东最好扮演者没有之一。中年最好的是唐国强没有之一)身上的毛巾浴袍,原件(湖南省委招待所的收藏)。张晚年瘦,浴袍里穿个羽绒背心。

本来想请古月演主席,古当时在拍大决战(国家重点工程),八一厂不放人,只好找退隐多年中了风的张克瑶。张形象不如古月接近毛,但是病容加上表演功力,其实某些方面更神似(类似唐国强的《长征》)。

高级摄影机八一厂也不借,最后据说是剧组自己找的渠道。

剧组经费很紧,国家没怎么出钱。那段时期大决战才是重点工程。剧组四处找钱,在某地拍摄,连宾馆住不起,最后住到附近一个监狱的招待所去了。

找不到演林彪的演员,来了个毛遂自荐的,导演一看,你不像林彪像徐向前,于是那人就留下来演了徐帅(电影版只有一晃而过的一个镜头)。包括乔冠华这种只有一两秒的无台词酱油角色,演员也尽量选得像本人。

最后林彪是剧组里化妆师王希钟演的。为这个把建国前就出道的中国电影化妆师太级别的颜碧君请出来给林彪化妆,然后林彪再给总理化,剧组感觉怪怪的。

演叶帅的张云立是三几年上海滩红星张翼的儿子,和晚年叶帅很像,年轻时候也帅的很,《红日》里给张灵甫拿望远镜的副官就是他演的。

总理办公室,道具组照着文物画册复刻了福建军民用击落的美军飞机做的笔筒,和一堆人签过字的造总理反的大字报(那时期凡是进过西花厅的,上到叶帅康老谢部长,下到司机厨师,全签字了)。身边人儿一看,回办公室把原件拿出来,你们用吧。

周看到孙案卷宗,拉开抽屉按铃叫人,一排十多个按纽,分别连着秘书警卫司机等人员,电铃是原件。

菊香书屋的线装书全在中央档案馆封存了,没法弄出来,只好去琉璃厂租了几架子书代替,但是沙发落地灯是原件。大字本马列这些细节也都做到了。

主席南巡见各地干部,贺龙骨灰安放,这些镜头里各地党政军领导都不是群演(气质不成),找的离休老干部(极个别是专业演员),车子也基本当年的款。

在西花厅拍片,邓大姐就住在隔壁。后来和剧组见面,对演她的演员说,看看咱俩谁更像。

很多台词都是按照回忆录用的原话。

总理在延安请县委书记土金璋吃饭喝酒,把拍摄时候已经是地委书记的土找来染了头发演他自己。土哪会演戏?看着王铁成想起当年眼泪就下来了,一遍过。

延安吉普车陷泥地据说是拍摄期间小意外,就喊老乡来抬车,据说是听说抬总理,来了一堆乡亲,王铁成坐车里就开窗户招手,给拍下来了。

在中南海雪中散步,据说也是拍着拍着突然下起鹅毛大雪了。

长沙见主席,问候完弯腰按按主席小腿是否浮肿,这种细节,是其他同类题材八辈子也做不到的。

国庆招待会,据说印了当年的酒标烟盒。总理董老叶帅一出场,群演集体进入癫狂如当年,剧组也进戏了,结果忘记拍与会人员面部特写了,只好事后补。

导演认为细节不够完美的只有一两个镜头。卫士长一般不坐副驾驶而是和总理一同坐后排,身子斜着当保护。但是补拍难度太大只好作罢。

所有的单位听说拍总理,都给开了最大程度的绿灯,剧组基本横行大陆,想拍哪就拍哪,想在哪拍就在哪拍。只有好像长沙一个部队单位,有座苏式老楼很有时代感,剧组想取个外景都坚决不答应,见到剧组就出来驱赶,只好作罢。

剧组路过中原某地,当地有段路修得有问题,一刹车就翻。于是当地有了个产业,路边埋伏好,见有车过来就突然出现,车翻了,自然有人出来收抬车费,有关部门过来收庄稼损失费(也许还有更恶劣的行为)。王铁成的车也翻了,断了肋骨。结果当地人一看是拍总理的,不敢玩了。

片尾特别感谢国航,是因为国航的总裁,跟了总理多年,一句话把剧组去日内瓦拍外景的机票给免单了。



回目录